夏天你的感冒是“冻出来”还是“热出来”?很多人都搞错了!难怪你越治越难受!

原创 小郎中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

炎炎夏日

空调房与烈日下的温差像“过山车”

不少人刚从凉爽的室内走到户外

就开始鼻塞、头痛

你以为这只是普通的“热伤风”?

其实,暑湿季节的感冒大有学问

尤其是「风寒型」与「湿热型」的区别

若没分辨清楚就乱吃药

反而可能让症状加重!

暑湿感冒是什么?

暑湿感冒是一种夏季特有的“湿邪+暑热”混合型感冒。

中医认为,夏季气候闷热潮湿,人体本就容易被“暑湿之邪”侵袭,若再贪凉吹空调、喝冷饮,或淋雨涉水,就可能引发暑湿感冒,多发生于长夏(暑湿当令之时),以发热、头重、胸闷、苔腻为主要特征。根据寒邪与热邪的偏重不同,可分为「风寒型」与「湿热型」。

风寒型暑湿感冒

典型症状

恶寒(怕冷)像裹着湿毛巾,发热轻但浑身酸痛,脑袋沉得像灌了铅,鼻塞流清涕,食欲暴跌。

舌淡红、苔白腻(舌苔厚腻,颜色发白,如涂抹一层油脂)。

脉濡缓(脉搏像被棉花裹住一样无力)。

可能出现呕吐清水、腹泻清稀(大便像清水泡过的米粒),这是寒湿困阻脾胃的典型表现。

成因

夏季贪凉,寒邪与湿邪结合,困阻脾胃阳气。

湿热型暑湿感冒

典型症状

身热不扬(体温不高但自觉发热),汗出不来还黏糊糊,头胀如戴紧箍咒,口苦咽干,闻到油烟就反胃。

舌红、苔黄腻(舌苔黄厚且腻,像涂了一层油腻的蛋黄)。

脉濡数(脉搏快而模糊,像水流撞在石头上)。

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(如坐烫凳),小便短赤(颜色深黄如浓茶),这是湿热下注的“求救信号”。

成因

暑热夹湿,湿热蕴结于体内,影响脾胃运化。

从生活细节切断“暑湿入侵通道”

控温差:别让身体当“温差调节器”

空调温度建议设为26℃~28℃,与室外温差不超过7℃。出汗后别立刻吹空调或冲冷水澡,先用干毛巾擦干汗液,等体温稍降再进凉爽环境。

防湿邪:拒绝“内外夹击”的湿气

饮食祛湿:多吃冬瓜、薏米、红豆、绿豆等清热利湿食物,少喝冰饮、少吃油炸甜腻(如冰淇淋、蛋糕),避免助湿生热。

生活避湿:雨天避免淋雨,衣物汗湿后及时更换,沙发、床单定期晾晒,避免潮湿环境滋生霉菌。

中医讲究辨证治疗

快来看看中医如何“对症选方”

不同类型暑湿感冒的中医解决之道

通常人们应对感冒,可能会选择多喝水、多休息,或自行服用普通感冒药,但对于暑湿感冒,尤其是辨证分型后的治疗,中医有着更精准的方案。

风寒型救星

藿香正气散

成分

藿香、紫苏叶、白芷、茯苓、白术、陈皮、厚朴、大腹皮、桔梗、炙甘草。

制作过程

将上述药材放入砂锅,加水800ml,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煮沸,转小火煎煮20分钟,过滤取汁;再加水500ml,煎煮15分钟,合并两次药液,分2次温服,每日1剂。

功效

解表化湿、理气和中,可缓解风寒束表、湿浊中阻引起的恶寒发热、头痛胸闷、呕吐泄泻等。

禁忌人群

孕妇慎用(含厚朴等破气药);如果使用藿香正气水,对酒精过敏者慎用;阴虚火旺者(症见口干咽燥、手足心热)不宜长期服用。

荆防败毒散

成分

荆芥、防风、羌活、独活、柴胡、前胡、川芎、枳壳、茯苓、桔梗、甘草。

制作过程

将药材放入砂锅,加水800ml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25分钟,过滤取汁;两次药液混合,分2次温服,每日1剂。

功效

解表散寒、祛风胜湿,就像给身体披上“防风防潮衣”,赶走风寒湿邪引起的头痛身痛、鼻塞流涕,让你告别“冻僵”感!

禁忌人群

阴虚火旺者(常口干舌燥、爱冒痘)慎用,避免“火上浇油”;风热感冒(发热重、咽喉肿痛)别用,否则会加重症状。

湿热型救星

三仁汤

成分

杏仁、白蔻仁(后下,避免有效成分挥发)、薏苡仁、滑石、通草、竹叶、厚朴、半夏。

制作过程

先将杏仁、薏苡仁、滑石、通草、竹叶、厚朴、法半夏放入砂锅,加水1000ml,浸泡40分钟后煮沸,转小火煮20分钟,再加入白蔻仁煮5分钟,过滤取汁,分2次温服,每日1剂。

功效

宣畅气机、清利湿热,适用于湿热蕴结三焦所致的发热、胸闷、恶心、小便短赤等。

禁忌人群

脾胃虚寒者(症见畏寒、大便溏薄)慎用;阴虚血虚者不宜使用;服药期间忌食辛辣、油腻食物。

王氏连朴饮

成分

黄连、厚朴、石菖蒲、制半夏、香豉、焦栀子、芦根。

制作过程

芦根洗净切段,与其他药材一起放入砂锅,加水1000ml浸泡30分钟;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,过滤取汁,每日1剂

功效

清热化湿、理气和中,如同给湿热缠身的身体开了“净化器”,快速缓解发热、胸闷、恶心、舌苔黄腻等症状,让你重获清爽!

禁忌人群

脾胃虚寒者(吃凉食易腹泻)慎用,避免损伤脾胃阳气;孕妇需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,以免影响胎儿。

*小郎中提醒:方剂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,根据体质调整剂量;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。若出现高热持续3天以上、呼吸困难、脱水等症状,需立即就医

牢记辨证口诀

风寒怕冷苔白腻,藿香正气解湿寒;

湿热发热苔黄腻,三仁连朴清湿热。

夏天感冒可不是“小case”

遇到夏天感冒

先别慌着乱吃药

对照症状“对号入座”

让中医帮你把身体调回“清爽模式”!

原标题:《夏天你的感冒是“冻出来”还是“热出来”?很多人都搞错了!难怪你越治越难受!》

Copyright © 2022 历届世界杯_世界杯篮球 - cnfznx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